11月份新增信贷或破万亿元 纾困民企政策“贡献”大

  虽然10月份信贷数据不及预期,新增贷款仅为6970亿元,但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预计,这一情况将在11月份得到改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在央行着力推进包括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宽信用”、基建补短板提速的背景下,预计11月份政策效果将有所体现。其中,当月新增信贷或将达到1.3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约1800亿元,M2同比小幅回升至8.2%,存量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有望稳定在10.2%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预计,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高于去年同期,预计11月份也将延续这一趋势,新增信贷规模或达1.3万亿元。

  究其原因,李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一是由于去杠杆政策影响,影子银行萎缩较快,导致除了银行信贷外,其他信贷渠道迅速变窄;二是从企业方面来看,11月份多部门发布民企纾困政策,预计这些政策将初步发挥成效,企业中长期贷款将有所回升,可能将会超过1000亿元。此外,根据2018年第三季度央行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有明显回升;最后,从居民角度来说,受11月份“双十一”消费拉动影响,居民短期贷款预计将远超10月份。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目前已有多项纾困民企的政策纷纷落地,但对于即将公布的11月份信贷投放情况,市场中不乏出现一些较为谨慎的分析。

  京东金融副总裁沈建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11月份信贷数据仍将维持整体低迷态势。

  沈建光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整体困境是:虽然资金利率下降,但很难进入实体,且贷款增长缓慢,过去几个月都呈现出这样的特征。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需求角度来看,诸多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利息成本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率降低,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疲软;而从供给层面,以往银行更加青睐于将信贷资源配置在房地产与融资平台,但当下房地产市场调控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使房地产和融资平台信贷受限,虽然近期纾困民企的政策密集出台,但银行较低的风险偏好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再从其他方面来看,随着近期房地产市场降温,销售数据下滑明显,这也预示着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可能将继续回落。

  “基于上述因素,预计11月份信贷和新增社融数据仍将会整体偏弱。”沈建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