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的底气在产业 株洲的未来在项目

大至一国,小至一城,产业是支撑,是发展之基、致富之源、民生之本。没有新的产业,就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就没有高质量的发展。

讲产业,株洲很有底气。依托国家“一五”“二五”战略布局,大批产业项目落户,撑起株洲发展的脊梁。历经数十年的积淀,株洲形成了冶炼、化工、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时至今日,株机、331、601等企业依然是株洲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株洲持续多年开展项目建设年和企业帮扶年活动,大力招商引资,北汽、长城电脑、华录数据湖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聚集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优势动力产业,打响株洲·中国动力谷品牌,“1+1+1”加速裂变,“3+5+2”动力产业体系快速形成,成为株洲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产业家底殷实,有点自豪感无可厚非。但一些同志由此飘飘然,以老二自居。要么夜郎自大,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要么严重近视,看不到发展潮流、未来大势;要么沉迷于当“撞钟和尚”“佛系干部”,不求振作有为,但求苟安无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干部的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株洲发展缺乏信心,消极自卑,只讲外因,只讲困难,怨天尤人,不吹进军号,只打退堂鼓。这些错误的思想与认识都十分危险,与全市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格格不入。

为子孙后代计,这几年我们以敏锐前瞻的眼力、壮士断腕的魄力,果断关停污染企业,坚决淘汰低效企业,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261家企业产能全部退出,在大力去除旧产能的同时保持了现在这个发展速度确实不易,也值得欣慰。但我们要看到,仅清水塘搬迁,株洲工业产值减少350多亿元,直接影响全市GDP增速、财政收入好几个百分点。发展新产业的压力更大,培育新项目的要求更急。减一必须加二加三,因为减一加一等于零,减一加二加三才得一二。去除旧动能的减法力度越大,培育新产能的加法力度就要更大,否则就会落伍。

过去的辉煌不等于今后永远成功,要谨防成功沦为失败之母。没有危机感,是当前干部思想最大的危机。今年长沙铺排重大项目1220个,平均每天投资逾9亿元;衡阳建设八大千亿产业,产业项目跑出了加速度;邵阳沿沪昆高速公路布局,百公里工业走廊基本建成……面对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有的同志未醒,有的干部不急,有的领导木然,必须猛击一掌,大喝一声。同志们,标兵不仅越来越远了,甚至难望项背了,追兵不是越来越近了,有的已跃身在前了。

错过了萌芽的春天,等于错过了收获的秋天。当前,各地都在铆足劲头抓产业,我们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睡不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产业关键在干部,尤其在领导干部。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在发展产业这个“关键事业”上有“关键作为”。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把产业发展时刻记在心里、抓在手里,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以贯之抓到底,把责任使命化为工作动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产业蓝图变成株洲发展的火热图景。

株洲的辉煌靠产业,株洲的未来在产业。抓产业是株洲的底气所在、发展所需,更是现实所唤。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在抓产业兴项目这个紧迫而关键的主业上,株洲理应有核的担当,体现核的作为。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广大市民看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