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三令五申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但依然有不少专家觉得房地产的重要地位不能撼动,一些教授喊出投资等同于炒房的口号,在他们眼里,没有房地产就没有中国经济。还有专家表示,唯有房地产才能拉动内需才能拉动经济,发展经济就得发展房地产。意思就是有了房地产才会有装修、家电等上百个行业的发展。总之,似乎房地产就是万能的。
其实,谁也没有说要抛弃房地产,但是他们如何这么紧张可想而知。所以,官方也不止一次表态,对于房地产的态度是既不能市场过热,也不能过冷。既要尊重房地产的贡献事实,也要防范房地产的风险现状。
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不会靠炒房拉动经济》表示,中国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确保房地产市场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前功尽弃。房价虚高、空置率高、投机成分高会直接挤压居民其他消费、抬高社会融资成本。从各地实践来看,指望房地产拉动经济基本上不可能持久。
所以,官方已经旗帜鲜明地亮明了对房地产的态度。为什么这么有底气的要坚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呢?
1、房地产本身的风险隐患到了不得不摆脱的地步。
纵然,过去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但同时,过度依赖房地产的代价也是沉重的,为了经济增长,炒房肆虐横行,不是刚需的也成了刚需,这里既包括一部分炒房者,也包括一部分没有还款能力的所谓刚需。其背后的风险也可想而知。
而房地产极大的吸附效应更是恶性循环,房价持续上涨,楼市泡泡继续膨胀,不仅危害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也会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隐患。所以,我们为了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尽快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我们的目标也从高速增长时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
2、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刚需也在被透支。
我们不说人口红利高峰已过,也不说人均住房是不是已经饱和,单说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助推器了。既然国家高喊房住不炒新定位,就不难想象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也在减弱。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也在引导大家新住房观念的形成。
中新社评论称伴随经济向高质量阶段转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在房价告别大涨大跌之后,房地产“发动机”的作用减弱,“稳定器”的作用开始凸显。经济学家巴曙松也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确实在减弱。
当人们把所有积蓄都押在了房子上时,他们还有能力消费其他吗?再指望他们来买房还有可能吗?能买房的买得起房的基本上也都买了,买不起的短时间内可能也买不起,因为房价大局已定,房价不可能下跌到人人都买得起的地步。试问,还有多少刚需可以在楼市发挥作用呢?我不知道,只知道过去透支的居民还能为中国房地产添砖加瓦吗?
人民日报称,楼市稳字当头不走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这也就意味着再指望房地产绑住经济不太可能,那么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我不知道,但至少靠鼓吹房地产泡泡来达到炒房的目的恐怕再也不会有了。
3、代替房地产的行业找到了?
确切地说,不是不需要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了,而是即使想需要也指望不上了,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已经乏力而且很不健康,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新时代有新时代的需求特点,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国家也是为了极力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早就有所布局。人民日报称,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中国正在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一季度,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9.4%,增速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分别增长153.7%、54.1%和48.2%。新产业、新业态的带动力更强。
显然,再借房地产及内外压力来继续维护高房价炒房者或经济唯房地产论,已经没有政策理论支撑了。尽管这条路很难,但是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去实践新的领域,因为没有回头路可走。
所以,一方面是房地产自身问题到了关键时期,不得不破除,二是我们也在新的领域有了一些成就,摆脱房地产才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