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房价到底高不高?反正在一些经常抛头露面的专家学者嘴里我们听不到“房价太高应该降一降”之类代表刚需立场的观点。诸如董藩、李铁、社科院专家等,也只是会老生常谈的在公开场合重复着“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还有几亿农民要进城”、“中国房价中长期不会下跌”等陈旧观点。他们的意图都很明确,竭尽所能维护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为高房价代言,替开发商背书。
我在之前的文中就多次揭露过,中国的专家们有一万个托底房价的理由,这个理由不新鲜,他们还会创造更新的概念,在托底房价这条路上,他们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这在中国没什么稀奇,毕竟专家也要吃饭,当工作收入不能满足于自身消费需求的时候,寻找其它赚钱途径弥补再正常不过。所以,还是强调之前说过的话,在中国专家很多,但是想听到专家代表穷人立场的真话很难,所有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是头衔越大的专家的话就越正确,也要看他的立场,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在购买房子这类昂贵资产的时候,一定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做决定。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一直在高速井喷发展,不管是大周期还是小周期下,房价从来都是涨多跌少,但是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中国这么多年已经建了足够多的房子了,为什么房价还是仍然居高不下呢?难道房价就只能上涨不能下跌吗?连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 、屠呦呦都买不起房,房价到底正常不正常?
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房价不仅高,而且经过最近这几年的蒙眼狂涨,早已经脱离了个人劳动所得,当前的工资收入别说在一线北上广深买房难,就是在老家三四五线城市,想购买一套差不多的满足三口之家居住的房子,也要掏空几代人的积蓄,再加背负未来二三十年的负债。专家说,“无论怎么调控都不会让每个人都买得起房”,这点我认同,但是当前的情形是大多数人买不起房没房,而只有极少数人拥有大量房子,他们不出租也不居住,只是单纯的空置,这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更加可恨的是,这帮人还在肆无忌惮地炒作房地产,靠此疯狂牟利。
非但如此,当下仍然有很多人做着投资房产发财的美梦,他们固守着老旧观点,坚定不移地认为,中国房价不会跌,调控迟早会放松,房价再次崛起是必然趋势。中国不像美日,市场足够大、人口足够多、需求足够高,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抛开建房原材料价格上涨决定了房价不可能下跌等因素不说,单单中国广大的业主们都不会让房价跌。
在我看来,这些想法多半都有点自欺欺人,而且是大错特错。因为市场的真实情况已经不适合投资房产了,从2016年到今天,虽然全国楼市没有迎来大降价,但是大多数城市也只是维持平稳发展,换句话说,这两年投资炒作房地产的,基本都没有赚到钱。拿我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说吧:有专做楼市投资的朋友,16年底的时候以500万的价格买入深圳,两年过去了,房价涨到了550万,但是经过半年的时间勉强卖出后,核算成本利润,最后发现不赚不亏。但按他自己的话说,其实是浪费了很多精力,而且深圳这两年调控一直没消停,精神上的压力是不能直接忽略的,他坦言自己买的楼盘位置偏好,户型受众比较多,所以才有升值,很多朋友投资的位置偏差的项目,两年过去一分没涨的比比皆是。
我一直都告诫大家,不要总是拿过去的经验来谈未来,尤其是在中国已经不缺房、购买力严重缺失的背景下,保持原来的老观点不变,最终害的还是自己。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真正意义上也才只有20年历史,但是过去这20年比美国50年发展都快,总市值早已赶超美国,新建成加上旧有的房子就能满足二三十亿人居住,仅仅空置的房子就达6500万套,空置率高达20%。当下,租售并举、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租房落户、租购同权等新政正在大力推进,未来更不可能缺房,那么房价还能“狂飙突进”吗?还能永远不跌吗?
那么对于未来房价走势,以及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国家近期的发声又是如何说的呢?
党媒率先发声,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参考报接二连三喊话,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房地产不能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中国不能再走房地产拉动的老路,经济发展必须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简言之就是要“抛弃房地产”,踏踏实实做实业。称得上是一次为时不晚的彻底醒悟。
其次,银保监会主席在陆家嘴重要论坛上更直言怒批,过度依赖房地产最终会付出代价。要防止房地产的投资行为。一些房地产企业融资过度挤占了信贷资源,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助长了房地产投资风险行为。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下一步对房地产各个端口的资金监管都会趋严,尤其是对于开发商融资和炒房投机客违规违法加杠杆的炒作行为,郭主席严正声明,对这类现象零容忍。这意味着什么,已经非常清楚,国家现在要对投资炒作房地产进行肃清整顿,过去投资房产尚且允许,未来再这么干,只会让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再者,今年以来多地迎来人造“小阳春”,中介开发商手舞足蹈宣传楼市火热再启,这其中很多购房者傻傻分不清楚,已经抵挡不住诱惑早一步入套了。但是到5月一切都水落石出了,既得利益者极力鼓吹的楼市回暖,不过是昙花一现,市场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6月整体萧条的景象又显现出来了。不仅如此,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预测“未来几个月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将进一步收窄,非核心城区房价或将下跌。”
我早就有言在先,从16年提出房住不炒那一刻开始,政策就已经转向了,房地产也要开始回归居住属性。当前的形势决定了楼市不可能再重演16年的火热,即便有个别城市逆势重火,但也不可持续,调控的逻辑已经很清楚,楼市不能大火也不能大冷,过热必然招致调控,过冷一定会出手刺激。事实也验证了这一说法——4月以来,多个热点城市因房价涨幅较大被住建部预警提示,随后各地紧急祭出收紧政策,西安虽然没有点名,但是还是聪明地加码了调控。
很多人说,国家不会让房价跌,这是经济的命根。其实不然,这是过去的逻辑,在住房严重匮乏的时候言之有理,但今非昔比,当下中央已经非常清楚,房地产自身存在的问题一大堆,再不顾一切启动这个“夜壶”,副作用更大,结局更不可收拾。相反,楼市降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受益的还有教育、医疗、大众消费等,银行储蓄也会回升,银行也有钱支持实体,实体若被激活了,产业欣欣向荣,民工也好找工作,工厂也有利润,地方就不会再依赖房地产了。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走房地产拉动的老路,只会继续陷入恶性循环,单一土地财政,最终行而不远。房地产最终要让利于民,不争利于企业。除了高端房地产,地产业最终要切切实实向民生地产方向发展,推动住有所居。
土地再升值,总要有个极限,现在小城市就面临了这样的一个天花板,一个县城房价涨到八千已经顶天了,再包装任何概念,再囤积多少年,都不会有太大的升值空间,当理性开始回归楼市,现在房企手中的巨量土储,反而会变成一颗威力无穷的定时炸弹。
我一贯的主张是,凡事要有度,什么经济发展水准,对应什么房价,才对经济最好。当下,房价跌,对经济是好事,对社会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