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共享公寓,但人们不是什么都愿意分享

 

共享、共享、共享, 当这个无所不能的词来到居住的领域, 它应该是什么样?

租个好房子怎么那么难?这恐怕是本届人类对大城市的最大抱怨之一。

你想住在可以步行去公司,并且离城市好玩去处都方便的好地段;

你不希望被时好时坏的家电、下水道、或 Wi-Fi 困扰;

你认为租房不只是寻找个落脚地,还应该成为符合你审美的精神自留地;

你想住得宽敞些......

这些条件几乎没法兼得。就算碰到了,恐怕也付不起租金。至于买房?我们下次再讨论这个话题。

如今有个方案认为自己能多少解决这些矛盾,就是共享居住社区( co-living )。

 

Stey 向都市青年们提供了一个共享居住社区。在像一家般舒适的共享大客厅里,与懂你的友邻分享想法和见地,激发灵感与创意。图片来源 | Stey

简单说来,你能独立拥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房间,通常包括卧室和卫生间—不太有人愿意分享这两个地方。而剩下的生活空间,厨房、餐厅、健身房、会客厅......则与大家分享。由于每个单独房间的面积不大,所以在有限的房租下,更能追求居住的品质。

Stey 的设计在节省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你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图片来源 | Stey

它可能是一门好生意,《经济学人》预测,共享居住公寓的盈利水平将超过传统租房,因为它能提供居住以外的附加价值,比如认识更好的人、提升时间使用的效率,并且拓展生活的可能性。

共享,这简直是当代最无往不利的词语。但当它落到实处时,总会有诸多绊脚石。我们在自行车、办公室和充电宝上看过太多例子了。当住这件事也开始共享,人们能接受它吗?大家会关心哪些细节?这是关注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未来预想图和来自瑞典的共享居住品牌 Stey 所关心的。

我们发起了一份“人们对共享居住方式生活态度”的调查。其中设置了 24 个共享居住中的常见场景,它们分别属于 5 个维度:服务设施、邻里社交、社区管理、智能生活及外出旅行。我们希望由此了解人们真正关心的话题和他们的居住偏好。

在一周时间内,我们收集到了 5223 份有效问卷,他们都愿意考虑一下“共享居住”这个生活选项。我们记录了每个人偏好的通勤方式和对房租的预算,其中,63% 的人有租房需求,50% 的人选择公共交通,这两个基本因素影响了他们对居住空间的偏好。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人们期待的共享居住空间会是什么样。

#00#

人们怎么理解共享居住空间?

通过三个问题可以看清人们的偏好:

 

 

1. 大家看重共享公寓的优点是:“服务设施完善”排名第一获得 36% 的选票,接下来是“分担开销”和“认识新朋友”。

2. 人们最担心的是两件事:邻居有不良习惯,以及隐私受到侵犯,超过 85% 的人选择了这两个答案。

3. 尝试意愿:共享居住的一大特点是,独立的房间往往不大,不过,目前看来这一点还不能被完全接受。即使在不考虑预算的情况下,依然有 32% 倾向的人选择可共享服务设施的小公寓。

#01#

服务设施

关键词:边界/设计感

当一个人选择共享居住时,首先要面对的关键词就是 “边界” : 我愿意把哪些部分与人共享?

大家似乎把工作空间看得更私密些。愿意与朋友分享客厅或厨房餐厅的受访者达到 37% 和 36%,但只有 26% 的人愿意与人共享工作空间。看上去,这与现在火热的共享办公潮流有些相反,但想想也不奇怪。在家办公的大都是 soho 人群,他们十分看重工作时间的效率,一个独立安静的办公桌很重要。对于在公司上班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就够烦躁了,谁还希望被别人烦?

当然,卧室作为必需的独享空间,得到了远高于其他空间的关注。当被问到“更愿意在哪个空间里花钱”时,将近一半的人选择了卧室,远高于浴室、厨房、工作室和客厅。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单身者而言,卧室早就不仅是睡觉的地方了。

 

北欧的设计,天然环保的材料和干净的颜色,Stey 将舒适、美丽、耐用和符合五星级酒店标准的品质感融入居住的细节。图片来源于 | Stey

关于服务设施的最后一个重要结论是:对共享居住感兴趣的人,真的很在意设计感。50% 的人觉得,比起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专业社区管理,有设计感的住处更能吸引他们。不仅如此,偏好设计感的人群会将这份偏好延续至临时住所。在回答“外出旅行时,什么样的住所更吸引你”时,偏好设计感的人们更愿意选择“有全屋设计师品牌家具的住所”,而不是高科技无人酒店,或是提供管家式服务的住所。

 

来自 HAY 和 Muuto 的椅子,Domani 的茶几,Joy 的沙发,Nube 的沙发,Nordlux 的灯具……设计师品牌的家具元素和谐地融于 Stey 的北欧基因里。 图片来源 | Stey

 

 

Stey 向住客提供兼具设计感于舒适的共享空间。图片来源 | Stey

#02#

邻里社交

关键词:单身邻居、小朋友圈

在一个共享公寓里,邻居的重要性变高了。比起传统的居住方式,它增加了社交互动的可能性。但社交实在是件微妙的事情。谁都希望认识有趣的朋友,但又害怕讨厌的邻居。

 

单身者似乎更受欢迎。53% 的人希望自己的邻居是单身人士,27% 的人希望邻居是有孩家庭。

调查结果还显示,有 74% 的人希望拥有几个关系相近的邻居,这似乎从侧面印证了共享居住在社交方面的优势:比起广泛社交,人们更愿意在相对狭小的社交圈里快速破冰,这种轻社交的方式,既可以满足人们社交的心理需求,又能保持相对的自我独立性。

 

同时,新朋友往往需要通过集体活动找到,因此活动形式就变得重要。在回答“哪个社区活动主题最吸引你”时,超过 4 成的人选择和邻居 get 新技能,三分之一选择一场设计市集,剩下的人选择了在胡同里夜跑,或是聊聊最新的科技趋势。

 

 

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这里分享空间、想法和对生活的热情。图片来源 | Stey

#03#

社区管理

关键词:依赖/整洁

居住者把一部分功能让渡到了公共空间,也就意味着社区管理者的责任变得更大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公共设施的维护、公共区域的清洁与规划、人员流动安全、水电物业维护、社区文化建设等。从某种意义来说,住客依赖社区管理者。

 

62% 的受访者在无法忍受邻居时选择通过社区管理者协调,61% 的人在遇到居住小麻烦时会交给专业人士处理。社区管理者是居住体验的保障底线—居住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社区管理者是最佳解决者,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有义务为住客解决居住问题。

那居住者对社区管理者的期待是什么?社区空间的整洁是最大的刚需,它获得了 74% 的选票,其次是社区活动,14% 的人选了它。

 

#04#

智能设备

关键词:App/赋予期待

就像其他所有领域一样,智能手机也被期待接管一部分工作。53% 的受访者希望在居住中多些智能体验。

 

为了迎合人们的智能化需求,不少共享公寓提供了社区专属 App,比如 Stey 的社区 App 可以提供空气质量检测、电子锁、预订健身房、社区论坛等功能。

 

无论是额外的房间清洁服务、手机开门、智能家居,还是融入社区、参加活动,都可以在 Stey App 上轻松完成。图片来源 | Stey

在所有 App 功能中,41% 的人最希望实现远程控制家电;其次,24% 的人最希望实现安排家政服务。当然,也有些人希望通过手机 App 了解社区的最新动向。

虽然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技术还不能彻底改变人们的居住方式,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就会发现,智能化居住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赋予更多的期待。

#05#

外出旅行

关键词:短租

人们不可能永远待在家里(好吧,大多数人),当你离开家时,严格来说,这个空间就被浪费了。

共享居住给了人们一个新的选项:可不可以考虑把自己的家短租出去?

Airbnb 可能是最早实践这种想法的,不过它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逐渐把自己变得像一个酒店。留学生可能对这个商业模式不陌生。他们往往要在一个地方居住 2 年甚至更久,但每年都有 1 至 2 个月的假期时间空置。在这段时间里把所租的房间变成短租公寓,能拿到一笔不错的收入。但如果出现了财务纠纷、物品遗失、设施损坏的情况,那也够麻烦。

 

 

为什么要为闲置的房间支付租金? Stey 设计了一种空间新玩法:当你外出时,将你的私人空间变为高级酒店房间“重新出租”,充分利用你的房间帮你节省租金。图片来源 | Stey

调查证实了这些担忧。各有 31% 的人表示需要考虑时间和住所保持情况来决定。除此之外,32% 的人不希望他人进入自己的房间。

 

 

Stey 为短租准备的设施和装备。图片来源 | Stey

Stey 尝试尽量把这门小生意标准化。在出差或旅行时,住客可以通过 Stey App ,把房间交给专门的运营人员作为酒店房间转租出去。期间,橱柜和冰箱都可以安上电子锁,家政助理会保证私人物品的安全,并且为房间换上毛巾、拖鞋等“酒店装备”。在短租期间,会有家政助理负责保护住客的私人物品。卫生上,管家会推出一个小推车,上面有提供给新住客的毛巾、拖鞋等酒店装备,以及一个小冰箱,这样房客和住户都会觉得舒服一些。

 

除此以外,我们还发现了几个有趣的交叉数据表现:

#番外1#“社恐”也可以与“共享居住”共存

字面意思上看,社恐分子们似乎天然和共享居住绝缘,又要分享空间,还要交朋友,太艰辛了。

在回答我们问卷的朋友里,怕是有不少也是社恐。比如,有 16% 的人选择窝在家里打游戏,来度过周六的晚上;有 6% 的人不愿意主动结交邻居。但不出所料,这 6% 的人,一旦遇到与邻居的纠纷,更愿意通过社区管理方解决;此外,超过 79% 的人把维持社区整洁视为社区管理的第一要务——管理成熟的共享居住空间恰好可以解决他们的诉求。

 

由此可见,社恐分子似乎也不是很不能接受共享的主意,只要保证干净、专业,别强迫他们与人说话就行了。实际上,共享居住不等于强求人们与人交往,它应该给人足够的自由度,让 ta 选择是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是与别人分享些什么。

#番外2#共享居住与宠物如何两全?

喵星人、汪星人和各种星人……对于部分人类而言,它们可是越来越重要了。实在有必要专门讨论一下“两全其美”的可行性。

房租预算在 5000 元至 1 万元的受访者们似乎更喜欢宠物,他们中有 39% 的认为人应该与宠物共存。然而,依然有 34% 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愿意接受有宠物的邻居,他们最根本的担心,在于主人无法管好自己的宠物。

因为法律法规带来的不可抗力因素,绝大部分共享居住空间目前还不能接纳宠物。“主子”们该怎么办?这是大多数有猫有狗人士的担忧。然而这个问题也并非无解,调查显示,52% 的人愿意把宠物交给专业的宠物寄养代为照顾,38% 的受访者倾向于请邻居或朋友帮忙,还有 10% 则想拜托社区经理。

相信随着共享居住模式的不断演进,总会有两全其美的宠物解决方案出现的那天。

 

结语: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理想共享居住空间的样子:开放客厅、餐厅和厨房的同时,尽可能打磨卧室空间,注重居住空间的设计感;中等规模的社交环境、整洁的社区空间、包含远程控制的智能体验;如果可能短租,需要保证原住客私人物品的安全和整洁。共享,是动词也是名词;住,则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共享居住不止是一个住所,一个收纳生活用品的容器,志同道合的人们在这里分享空间、想法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或许也是 Stey 对自身的定义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