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一年多时间,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长为申报量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2月12日,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聂红焰透露,上线仅一年多的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累计申报的180余万票中,有高达51万票、接近三成来自沿海省市。
据了解,“单一窗口”来源于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建议书的倡议,指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性提交相关资料、数据及单证,满足进出口监管部门以及国际物流相关要求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2017年10月31日,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式上线,市政府口岸物流办整合了全市涉及国际贸易的22家单位54个系统,汇集共享11类2519万条海量信息。
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重庆的“单一窗口”先后实现全国“单一窗口”第一票报关单申报成功、全国“单一窗口”第一票原产地证书申报成功、全国第一个实现在线收付汇业务、全国“单一窗口”第一票空运运输工具申报成功等,摘取了一连串“全国第一”,成为我市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标志。国家口岸办对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曾给予“思路领先、理念超前,国内先进水平”的肯定。
沙坪坝区团结村,重庆铁路口岸,海关人员使用H986光机对集装箱进行不开箱查验,将单次查验时间压缩至5分钟,综合效率提高10倍以上。
整合全市涉及国际贸易的22家单位54个系统
汇集共享11类2519万条海量信息
1年多时间,重庆“单一窗口”累计申报量180余万票,51万票来自中国沿海
“单一窗口”通过整合申报改革,将报关单、报检单合二为一,229项申报项精简为105项,74项随附单据合并整合为10项,102项监管证件简化为64项
过去,申报项目报关,正常情况下需要45到50分钟
如今,通过“单一窗口”只需10秒钟
8个月内,整合全市涉及国际贸易的22家单位54个系统,汇集共享11类2519万条海量信息,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市之一。
1年多时间,重庆“单一窗口”累计申报量180余万票,高达51万票来自中国沿海。“单一窗口”成为重庆国际贸易申报主渠道,更成为这座城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要标志。
“单一窗口”不仅实现了数据流的汇聚,更实现了业务流汇集,并正在深刻影响着实体产业生产模式。
国家口岸办对其评价为:思路领先、理念超前,国内先进水平。
从无到有 重庆“单一窗口”申报量居全国前列
2017年10月31日,在试运行5个月后,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
从当年建设启动,到需求调研、业务协调,再到建设实施、调试运行,直至最后的上线,这一对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具有无比深远影响的重大平台,其完成仅用了8个月时间。
事实上,在此之前,“单一窗口”对于普通公众尤其是身处内陆的重庆而言,都是非常陌生的名词。
它最初来源于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建议书的倡议。即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性提交相关资料、数据及单证,满足进出口监管部门以及国际物流相关要求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换言之,“单一窗口”可以破解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的问题,达到数据和单证的协调、简化和标准化以及政府监管过程的透明化,实现国际贸易便利化。
更通俗地说,任何建立了“单一窗口”的国家,理论上其消费者都能够更快捷、更便宜地享受各类进口商品;与此对应,该国生产者也能够更快捷、更低成本地将产品销往全球。
2017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生效《贸易便利化协定》,明确要求各成员通过建立“单一窗口”来简化通关手续和降低通关费用。
2017年8月2日,全国“单一窗口”第一票原产地证书,由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成功。
2018年3月6日,重庆“单一窗口”在全国第一个实现在线收付汇业务。
2018年8月22日,全国“单一窗口”第一票空运运输工具,由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成功。
……
连续摘取一连串的“全国第一”后,诞生一年多的重庆“单一窗口”,以累计180余万票的申报量,位列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单一窗口’不仅成为我市国际贸易业务申报的主渠道,而且成为汇聚贸易流量、培育产业优势、拓展对外服务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我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标志。”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聂红焰表示。
这一切,都是从零起步,一年多时间里完成的。
“最优窗口” 沿海51万票进出口贸易报关涌向重庆
在描述重庆“单一窗口”纷繁的数据中,有一组数据,注定会深刻影响这座城市的经济版图。
这组数据是,重庆“单一窗口”累计申报的180余万票中,高达51万票来自沿海省市。
考虑到重庆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现实情况,这样的进出口贸易数据看似有违基本经济规律和企业运作原则。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我们恰恰认为重庆这种看似特殊的情况,才真正符合经济规律和企业运作原则。”深圳市关贸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君直言,自己公司及集团总部在全国筛选报关地的历程最具说服力。
刘君所在的公司隶属于深圳巨航国际,这是一家集报关、物流、投资、跨境电商于一体的集团化综合型物流企业,并且还是中国报关协会理事单位。
巨航国际的业务遍布全国,进出口贸易的报关原来都会在各自属地进行,因此均会选择沿海城市海关申报。
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出于降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的考量,巨航国际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处合适的集中报关地,为此实地考察、测评了大量的沿海城市。
“我们曾为此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去寻找一个‘最优项’,测评显示,重庆就是那个‘最优项’。”刘君直言不讳地承认“最初这个结果,让整个集团都非常意外。”
出于某种完全可以理解的商业谨慎,重庆“单一窗口”自试运行始,巨航国际就以重庆本地的进出口贸易业务进行“投石问路”,即只有集团在重庆的业务通过重庆“单一窗口”报关。
与此同时,作为“投石问路”的一部分,刘君还试探性地向当时建设中的重庆“单一窗口”提出了一些专业性的意见,即外贸企业的各种需求。
“我没料到的是,对方不仅全盘采纳了我的意见,还三番五次邀请我去做技术指导。”刘君笑言,当时自己是“受宠若惊”。
重庆电子口岸中心主任熊朝阳很久之后听到刘君提起此事,哈哈大笑:“打造国际贸易良好生态环境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其实,我们也是在‘借船出海’,该‘受宠若惊’的是我们。并且,不只邀请了你,我们还邀请了很多企业专家。”
巨航国际“投石问路”一段时间后就有了最终结果。刘君透露,目前巨航国际遍布全国的68个口岸的进出口贸易,已经全部转由重庆“单一窗口”统一集中申报。
如此具有战略意义的抉择为何会选在重庆?
刘君的回答意味深长:“现代化企业对营商环境的嗅觉最为灵敏,对地方的服务要求也最具专业性,选择重庆必定意味着这座城市具有我们所需要和看重的一切。”
“秒过”报关 “单一窗口”再造进出口流程新模式
刘君的感受,得到了安捷国际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郑影的共鸣。在郑影看来,重庆“单一窗口”对各类报关行来说,等于是“重新再造了一个崭新的报关流程”。
多年的报关行工作,使得郑影对以往传统的报关流程稔熟于胸,以前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时,需要将合同、箱单、发票等同一份贸易单据,分别向海关、检验检疫等不同部门至少提交8次之多。
“那个时候,我们各个报关行都得在海关设立一个常驻员工专门负责繁琐的报关手续;此外还需要再安排至少一个员工负责传递这些手续、资料。”郑影回忆,那时候的报关、报检申报项目高达229个,缺一不可。
这229个申报项目,从输机、审核、互审、发送到放行,正常情况下需要45到50分钟。彼时,一个最熟练的报关员,一天最多也就申报15票。
而现在,旧有流程发生了被企业称之为“梦幻般的改变”。
“原有的两百多申报项目被‘砍掉了一大半’。”重庆海关副关长孙伟披露,目前“单一窗口”通过整合申报改革,将报关单、报检单合二为一,229项申报项精简为105项,74项随附单据合并整合为10项,102项监管证件简化为64项。
现在,通过“单一窗口”,这一切仅仅只需10秒钟。而一个熟练报关员,一天竟可以完成多达200票的申报。
再加上海关无纸化通关改革的推进,电子审单全面替代纸质文件人工审单,通关时效大幅提升。
在线结算 中小微企业也能成为银行VIP
对于这些颠覆性的变化,体会最深的莫过于银行。
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潘薇透露,在重庆“单一窗口”诞生前,进出口企业需要拿着全套的贸易合同、通关单据等证明材料,到银行办理收付汇手续。银行审核留存的各种单据堆积如山。
潘薇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多年前有一家企业需要付汇一千万美元,由于单据零碎繁多,需要专人、专车专程运回银行审核。同事曾笑言“没想到做金融也是一件力气活”。
如今,不再需要繁复的纸质单据,银行通过调取“单一窗口”数据实现收付汇结算,1秒钟即可解决所有问题。得益于电子数据全面替代纸质单据,企业可以在线提交业务申请,银行在线进行贸易背景审核,“单一窗口”在线实时反馈比对数据,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跨境交易,中小微企业也能成为大银行的VIP。
至此,这项曾困扰金融系统多年的在线国际结算功能,成为了重庆“单一窗口”又一项国内首创。该功能目前已被国家口岸办吸纳,将在全国推广。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实现这历史性的改革,在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和重庆海关的统筹下,重庆电子口岸中心先后协调了全市涉及国际贸易的22家单位,对其分散的54个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为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我们先得跑断腿。”熊朝阳笑言,系统整合涉及11类2519万条信息数据,工作量之大、整合期之紧前所未有,建设协调期间,整个重庆电子口岸中心团队就像在数据海洋里游泳。
精准物流 虚拟服务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以国际贸易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单一窗口”采用的是国际三大模式中的公共平台模式,即通过一个平台向不同的监管部门递交资料,各监管部门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
这种模式下,全国统一采用国家“单一窗口”标准版本,各省市可在此基础上创新拓展,考验的是各地智慧。
重庆“单一窗口”,紧扣企业“难点”“痛点”,开拓创新出一批地方特色功能,便利企业,在全国独树一帜。
除国内首创“单一窗口”在线国际结算功能外,重庆“单一窗口”探索建立了国际物流和口岸通关全程动态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全程“进度可见、时间可测、成本可控”。
“对从事进出口的物流企业而言,这套系统上线带来的价值和意义,完全是里程碑式的。”重庆瑞利通供应链公司董事长崔西乔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
崔西乔高度评价的背后,源于他曾经遭遇过的重大危机。
数年前,某世界500强企业委托重庆瑞利通供应链公司进口一批急用的机器零件。但因信息不对等,货物在上海港入关时耽误了时间,再用常规的货物运输方式无法按期交付。
“客户下了最后通牒:延迟一天罚款40万元,且永久性终止合作。”无奈之下,崔西乔动员全体员工连夜飞赴上海,按民航对行李上限的要求,每个人带一批零件回渝。
靠着“蚂蚁搬家”的方式,重庆瑞利通供应链公司完成了“公司史上成本最高、亏损最重的业务”。
但事后,崔西乔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了解到,目前先进的大型制造企业安全库存仅7天,企业的整个生产线调度也根据库存进行安排。
“只要一个零件不能准时送达,整个企业的所有流水线、生产模具、工人安排等就会被全部推翻,工厂只能暂时停工。”崔西乔解释。
这套脱胎于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被称之为“精益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也催生了物流行业的“精准物流”概念,核心就是保证在承诺时间内准时到达。
以往,崔西乔接到最多的电话,是客户询问“货到了哪里?”但他要回答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要经历“太不简单”的程序。
以进口货物为例,如货还在太平洋上的远洋货轮里,那他需要查询承运船务公司网站;如到达上海港,他得查询上海港码头信息;如货已在长江的货船上,又得查询内航船务公司信息……
即便货物最终抵达重庆港码头,但相关信息没录入重庆海关,那么就无法报关,他还得等。
“那时候,我们的报关员每天上午、下午到海关柜台查询转关单核销状态,运气不好,就耽误半天以上滞港时间,产生额外费用。”崔西乔说。
但现在,这一切繁琐又不确定的物流动态,在重庆“单一窗口”上的“一键订阅”即可全部实现。
数据显示,该功能上线至今使用次数约300余万次,累计为企业节约时间50余万天。
“重庆这一创新的意义在于,它不仅实现了‘精准物流’,更是为企业‘精益生产’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崔西乔断言,从短期看,通过提高全程物流的可预期性,重庆“单一窗口”已经实现了跨国物流的精准运行;从长远看,此举不仅会推动实体产业如制造业向“精益生产”转变,而且会给身处内陆的重庆带来实体经济的导流。
更显意味深长的是,似乎是为了给崔西乔的论断做一个小小注解,巨航国际这一集团化综合型物流企业,在重庆先后设立了深圳市巨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办事处、重庆汇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之后,拟进一步加大在重庆的投资,储备保税物流仓储资源,进一步夯实巨航在重庆的物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