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挺悲哀的,天天讨论房价高不高,天天讨论房子缺不缺,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当然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大家的立场不同,角度不一,看到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也正因为这样,好像楼市天天上演各种口水战,似乎谁也没有输赢,而输了的总是普通老百姓。
房子到底够不够住呢?如果你问大家,好像几乎没有谁回答嫌自己家房子多,或者说嫌弃自己住得房子太大。从感觉上说,好像大家都对现状有不满。所以,当你做调查时,这样的回答可能就会得出比较偏差的结论,于是也有不少人借此来忽悠,房子不够住,没房子的想买,有房子的想多买。意思就是房地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房价还得大涨。
客观地说,我认为房地产这才哪到哪啊?顶多算是青春期的烦恼,这段时间急躁冒进并不能否定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将来也会越来越成熟和理性。但是并不能任由青春期胡来,房地产也一样,不仅仅是多盖房子,还要多盖好房子。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些专家和开发商动辄就拿多供地说事,正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地不可能说供就供,于是他们就以此要挟,房价就有了永远上涨和居高不下的理由。多供地?你家的地吗?说供就供,再说我也希望多供地,但国家有国家的考虑,地方有地方的节奏。我倒是希望多供地就能满足大家的住房需求,可是现实并不是如此。
还有即使多供地,我们看看多供的地给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住了吗?并没有。需要房子的买不上房子,不需要房子买好多。当然你会说资本市场,就是如此。可是,盖多少房子也填不满资本的坑。只要有炒房存在,资本这个无底洞就永远制造紧张恐慌气氛,让购房者永远觉得房子很缺,今天不买明天抢都抢不到。
多供地当然我支持,可是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炒房的人故意囤房,不是为了租出去,当他们手里房多了自然想找接盘侠,所以他们必须共同维护房价大涨,否则炒房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一个局。炒房者在利用刚需无房的痛苦来做缺德的事。
但是最近,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撰文指出,中国城镇住房套户比尚低于1.1,并不存在总量过剩问题。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居民收入增长和家庭户均规模小型化、住房更新等,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2018-2030年中国城镇年均新增住房需求在11亿-13亿平方米。
与之大相径庭的观点,链家集团董事长左晖却表示,中国房地产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人今天已经不缺房子,户均比已达1.05;人均居住面积达36平米,和日本水平差不多;核心问题在于住宅产品供应和人口变化之间的实际差异巨大。
他们谁说得对?房子到底缺不缺?似乎两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因为无论你说房子缺还是不缺,这都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也无益。因为无论他们怎么说,你说房子不缺,很多老百姓自己还是买不起房子,你说房子很缺,但是好像盖再多的房子跟他们也没关系,因为盖得再多也轮不到他们头上,他们依然买不起。
地产大佬潘石屹曾指出中国的房地产现状是过剩,房子非常多!一是,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4平米,已经属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说明现在中国的住房已经严重过剩;二则是租金回报率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关系。以北京(楼盘)为例,办公楼为3%,住宅仅1%,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所以房价会回归理性。
我也承认,城镇化程度确实不高,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不能因为房地产发展就得出房价大涨的结论。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未来应该是更加注重城市的改造和更新,更加注重房子的品质和服务。如果再任由高房价肆虐下去,后果会更加严重。
房地产还有春天,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不是高房价的春天,而应该是老百姓的住房春天。所以大家谈的根本不是一个话题,房子缺,缺的是好房子,缺的是大家住得起的房子。谁能为老百姓解决住房问题,谁能为老百姓盖住得起的房子,谁能为大家提供高品质的房子,谁就能赢得老百姓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