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已基本完成18.67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


会“吸水”的城市道路



生态保育区



绿色屋顶可吸收建筑热量

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这里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昨日,记者从两江新区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悦来已基本完成18.67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建成滨江海绵公园、海绵城市展示中心等典型海绵城市工程,其样板模式逐渐向全市推广。

据了解,到明年底,重庆20%以上建成区将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到2030年,这一数据将上升到80%。那么,悦来海绵城市有哪些海绵功能呢?

城市道路能“呼吸”

与传统城市道路路面不透水、排涝压力大不同,在两江新区悦来,大部分城市道路不仅能“吸水”,还能“补水”。

在嘉岚路,车行道两旁靠路沿石的豁口可收集雨水,雨水经生物滞留带下渗到下层土壤,同时滋养生物滞留带内的植物景观。在降雨时能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生活配套有了“海绵公园”

从无人问津的小鱼塘变身为风光秀丽的“海绵公园”,步行在悦来生态保育区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水清了、草绿了、环境更好了,这得益于两江悦来的海绵设施。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两江悦来探索到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就是用好地形与植物两大法宝。在生态保育区整治前,将优先项目建设在低洼地带,同时种植苦草、小茨藻等沉水植物;在人行小道,多孔的设计能更快地透水净水;路旁陡峭的草坡底部也挖出了一条浅草沟汇聚雨水,再通过多种水生植物净化,能有效避免被污染的雨水直接汇入江中。

道路和屋顶有“智慧”

海绵设施的智慧成果也带来了更宜居的小区住宅环境,这体现在小区道路和屋顶上。

在小区内,人行小道设计成透水路面,道路两边增加植草沟,可收集周边雨水,储存到地下水箱用于回收利用。同时利用地形设计雨水花园,有效收集道路或宅间雨水,让雨水通过卵石、植物、细沙、土壤等过滤层进行净化、下渗。

而在小区屋顶,通过栽种绿植来吸收多余雨水,并将雨水净化过滤、收集存储。同时,多样植物的绿植层可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据了解,作为重庆两江新区核心区域,悦来以保护长江为宗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包括公建民建小区、城市水系、市政道路、园林绿地等75个项目,目前已完工71个项目,其海绵建设试点样本通过全市推广,正助推重庆加速度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