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LPR新机制诞生,对地产有何影响?

LPR是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目前由10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等因素报出的优质客户贷款利率,并由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央行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和管理,于2013年10月正式运行。此次调整后,银行将由10家扩大至18家,此后将定期评估调整。

1993年,我国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不过,依然存在基础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并存问题。

8月16日,国常会上,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等,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的任务目标。

8月17日,央行立即响应,放出大招。

8月17日上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更多细节,新的LPR报价方式将与8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日起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这对新发放的贷款来说,无疑将会利于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达到“降息”的效果。

关于新LPR的几个重点

在最近几次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利率市场化改革被多次提及。今年以来,央行频频提及将通过进一步发挥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来实现贷款利率并轨。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推进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可以更好发挥LPR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LPR作为贷款定价标准,有利于疏通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根据国常会内容以及央行公告,此次完善LPR形成机制,不仅丰富了LPR的品种,同时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使LPR直接挂钩政策利率,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值得关注。

一是新的LPR形成机制。

二是明确LPR改革方式。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

三是报价方式改变。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

四是报价行范围拓宽,由10家变为18家。

五是报价频率变化,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央行表示,这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

六是严监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

央行:完善LPR形成机制可起到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效果

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答记者问时表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为什么要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

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

扩大报价行范围

另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行类型在原有的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此次由10家扩大至18家。

新增8家为: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入围2家。

其中,城商行:西安银行、台州银行;农商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

对银行影响几何?

贷款利率并轨对银行来说将会带来不小的冲击,涉及银行如何管理风险、IT系统如何调整等多方面,整个行业的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对一些银行来说短期内会侵蚀存贷款利差。

这是因为,从银行角度看,今后贷款报价除了要更多参考MLF利率水平外,决定贷款成本的,存款等负债端成本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仍是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确定,这可能会带来“非对称降息”的效果。平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利率并轨后银行的信贷利率会下降,存贷款息差收窄,银行可能会下沉信用资质,信贷风险监测和定价能力需要大幅提升。

一旦存款利率实现了市场化,银行的负债成本整体上行,部分银行可能不得不提升贷款利率,该阶段是银行经营压力最大的时期。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以我国为例,在未来更为理想的传导状态下,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向更低的货币市场利率回归,贷款利率也随着整体负债成本下降而下降,利差确实有可能是保持稳定的。

但是,除利差之外的影响确实又是值得警惕的,主要体现为行业内部的分化,各银行存贷款业务基础不一,一般来说,小银行受影响更大。部分银行为保住利差放松了信贷标准,或者参与了恶性价格竞争,均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资产质量问题。而对于业务基础好、风险定价能力强的银行,则能够平稳度过改革期。同时,保持严格监管,遏制银行为了利差而铤而走险,也非常重要。因此,预计我国在未来的并轨关键期,行业监管依然会保持高压态势。

因此,对银行来说,利率并轨的过程中,修炼“内功”显得迫在眉睫。

王剑表示,目前,利率市场化形式上已经完成,最后的步骤更多体现在银行的“内功”锤炼上。全行业面临几项艰巨的任务:(1)需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内部定价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2)尽快建立健全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环境中,肯定会意味着利率波动、资金波动的加大,银行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加大,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3)尽快找到自身的客户定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全面完成后,债券市场利率与信贷利率会较接近,存贷款业务“脱媒”会加剧,不同的银行需要找准自己的差异化战略定位。未来优质大中型企业贷款脱媒,大型银行会为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而中小微企业难以脱媒,会成为中小银行的主战场。

对于房地产有何影响?

联讯证券李奇霖分析称,对房贷来说,考虑到房贷目前仍属于安全属性优质的资产,房贷利率或将下行,有利于房地产销售,但在房地产严格调控的大背景下,利好程度有限,且信托贷款支持房企通道被进一步压缩,土地购置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下行。

(稿件部分内容综合自证券时报网、中国基金报、金融界、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