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监测显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维持良性发展态势

  中新社西宁11月16日电 (孙睿 苏文将)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16日披露,据遥感卫星监测显示,2016年度,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加之湖泊面积增大,生态环境维持向良性方向发展态势。

资料图:三江源。中新社发 赵帅 摄 资料图:三江源。中新社发 赵帅 摄

  青海省气象局日前对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的“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2016年度生态监测项目气象监测专项”等四项生态监测项目进行了内部验收。专家组认为,该四项气象监测专项工作形成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分析准确,为青海省三江源、祁连山区、青海湖流域以及可可西里等不同生态功能区生态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寒生态气象研究室主任李晓东介绍,“通过遥感监测显示,我们开展了人工增雨前(2002~2004年)与后(2005~2016年)不同等级覆盖度草地面积对比分析,发现工程实施后三江源地区的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3759.75平方公里,减幅4.54%;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1085.26平方公里,增幅1.02%;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11939.04平方公里,增幅6.82%。可见人工增雨工程实施后,低覆盖度草地减少,中、高覆盖度草地增加。”

  “可见人工增雨工程实施后,低覆盖度草地减少,中、高覆盖度草地增加,对于三江源地区牧草生长提供了有力条件。”李晓东说,同时,2016年三江源地区积雪面积较去年偏多一成,较近10年偏少两成,年内未发生长时间大范围积雪事件。

  另据2006-2016年5月卫星遥感监测,2016年三江源地区≥200平方公里的10大湖泊面积(不含青海湖、西金乌兰湖)与近10年同期平均值相比,湖泊面积除卓乃湖较近10年平均值减小外,其余均增大。

  李晓东表示,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退牧还草工程及人工增雨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提高草地覆盖度效果显著,生态环境维持向良性方向发展态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