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全球生态环境报告 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中新社北京11月16日电 (黄钰钦)中国科学技术部16日在北京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专家表示,其中“‘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专题报告呈现的详实数据和分析将为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本次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选定三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分别为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廖小罕表示,2015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具有综合性和普查性,“今年更集中于环境高敏感区的生态情况,聚焦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自然保护区,并选择了部分中国对外援助的工程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这对所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也对我们自己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

  报告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农牧交错带植被生长状况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在2000—2017年间,大部分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基本稳定,无显著退化现象;“海上丝绸之路”典型海岸带土地覆被变化区域分异性显著,人工岸线、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天然林地逐渐减少,生态脆弱性加剧;经济走廊沿线32个国家公园的生态状况整体表现优良;重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科学施工,保障了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以及生态景观的联通性与河流水系的完整性。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专题报告是对2015年与2017年度该专题的延续与深化。”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主任王琦安说道,“它探讨了沿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式,可为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决策支撑。”

  据悉,2012年至今,中国已连续6次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包括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陆地植被生长状况、中国—东盟生态环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等8个专题系列共15份报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