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8月27日),突然一张截图在股票群里流传。截图内容是,来自天津国资委发布的一份依托国资云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件,严令各企业不得再与第三方公有云平台签约,截至时间为2022年9月底。
资本市场解读为A股公司的重要机遇。然后,券商开始吹票,各类“国资云概念股”横空出世,纷纷大涨。有人担忧,政府牵头“国资云”会导致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业绩受挫,也有人认为“国资云”做集成商,需要考虑重复建设、效率和市场公平等诸多问题。
那么,到底何为“国资云”?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国资云”出面做集成商?
目前,企业数字化如火如荼,而国企、政府的数字化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在这个过程中,国资相关行业对数据安全、自主可控的要求一直非常高。如今天津市国资委推出“国资云”也是建立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的。
但是透过一系列的数据、信息,我们看到天津“国资云”似乎做的主要工作是集成,并不具备云计算服务能力和数据安全能力。最终的活,还是要交给第三方云计算服务企业来干。
有媒体对“天津国资云”背后的主体“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穿透后发现,这家公司实控人为天津市国资委,注册资本金为300万元。
据称,“国资云”未来要进一步整合国资系统数据中心资源,与浪潮、用友、深信服(300454,股吧)、爱数等软硬件厂商合作,持续提升和拓展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和DaaS(数据即服务)服务。”还要与通信运营商共同打造“5G国资云”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运营商的链路来搭建国资云的主干网络并连接下属集团,将有条件、符合安全要求的私有云接入形成混合云。
简单讲,天津“国资云”作为集成商,去指定的企业采购云计算相关软硬件,让第三方云计算企业帮助搭建和运营,然后天津的各类国资再从“国资云”手里买云计算服务。
天津“国资云”并非个例。四川、浙江也都有自己的“国资云”,也有相关的运营主体公司。但是这两个地方的国资云背后都采购的是“阿里云计算技术方案”。比如,浙江“国资云”的运营合作方是杭钢股份(600126,股吧),杭钢股份是一家以炼钢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何来能力运营云计算?因此,杭钢股份采购了阿里云。
从性质上说,国资云其实与目前市面上的行业云基本类似,而行业云目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样本。
比如在金融行业,腾讯云之前和中国银联、深证通合作的面向银行和券商的行业云,实际上公用云企业结合行业场景联合探索,打造匹配的行业解决方案,除了数据中心还有特定的行业PaaS和SaaS工具。这类联合探索的模式,能更好地带动行业的合作。
但"国资云"能不能复制这种行业云的成功,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国资云”可能带来的问题
云计算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781.8亿元,增速为33.6%。
当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许多社会企业把更多的资金、资源都投入到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国资云”的出现或许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的问题。以天津“国资云”为例,要求国资企业在2022年9月30日迁移到新建的“国资云”上来。“国资云”需要重新购买软件和硬件,此前在第三方企业购买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服务,都放弃掉。这是否会导致云计算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导致利用率下降,带来资源的浪费?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技术能力的问题。国资云要真正落地,一定需要有能够媲美第三方云服务商的能力,比如稳定性、可用性、易用性等。这些能力的打造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第三,运营效率问题。由于“国资云”是一个总包商的角色,放在企业与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公司中间,这是否会导致云计算公司对国企上云需求的沟通效率降低,信息传递效率降低,甚至产生寻租问题。
第四,是否会加剧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国企本来是依靠自身需要去选择市场上存在的云服务产品,如今“国资云”负责采购云计算服务,指定某个企业作为技术提供商、软硬件提供商。这可能会加剧云计算公司之间的“内卷”,去采取非正常手段影响“国资云”的运营公司,抢夺订单。
总之,当前部分省市搞的“国资云”如果只是出于数据安全的原因,事实上可以有多种方式参与治理、在监管上下功夫,提供监管水平,并非一定要躬身入局包揽干预。
这种非市场化手段破坏云计算行业发展规律,结果可能会得不偿失,带来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提升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水平来说,根据不同企业实际需求,货比多家,让市场供求关系去调节显然更有效率。此外,部分地区的“国资云”的运营,最好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去参与市场,明确市场预期,不靠政令取胜,保持市场发展活力。
特别说明:为了能够持续和大家交流,关于楼市部分文章已删除。后续仍会通过公众号、视频等方式表达观点,内容会相对安全,敬请期待。你也可以留言,私信告诉我,你想知道的问题。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磐石之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