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门发力!托幼、就医、养老等领域补短板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涵盖了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多个社会关注领域,提出了到2020年以及到2022年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引导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

  担忧无法同时兼顾工作和照料孩子,这是一些双职工家庭的烦恼。二孩养育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照料负担,被认为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三大重要原因。

  原国家卫计委家庭司2016年委托研究机构开展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城市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未入托育机构的主要原因有“附近没有接收3岁以下孩子的托育机构”(30.1%)和费用太高(占21.6%)。

  解决0至3岁婴幼儿入托难、入托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

  《行动计划》明确,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制定行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监管标准,明确婴幼儿照护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从业要求、设施设备、技术流程等规范标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在城市建成一批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在农村和贫困地区进一步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

  同时,将盘活现有资源。利用社区中心、闲置校舍等存量资源建立婴幼儿看护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举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且还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服务机构,鼓励家庭育儿知识传播、社区共享平台等托育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发展,发展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

  此外,妇幼保健方面的提升也是家庭关注的重点。《行动计划》提出,重点支持床位不足或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力争省、地市、县三级都有一所政府举办、设施齐全的妇幼保健机构,强化省、地市、县三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和产前诊断筛查能力。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除妇幼健康外,还将均衡发展优质医疗资源。对于围绕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点疾病,《行动计划》提出,在全国建立若干高水平的国家医学中心和一批区域医疗中心,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集聚医教研产等各种创新要素,开展癌症等重大疾病科技攻关。

  目前,我国的医疗市场,已经形成了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的格局。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专病专科方面,无法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

  社会办医也将迎来机遇。《行动计划》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在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中医、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等。并鼓励有实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瞄准医学前沿,组建优势学科团队,提供以先进医疗技术为特色的医疗服务。

  此外,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在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该如何补养老领域短板?

  《行动计划》明确,继续加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综合评估制度,优先满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推动50%的乡镇建有1所农村养老服务机构。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处长李邦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应有更多养老机构能够服务失能失智、特殊的老年人。“健康的老人最好是在社区支援下回到家养老,希望养老机构能够更多发展护理型的养老床位。”

  从2月18日发布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上,也可以看出对于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视。即想要评选为等级较高的养老机构,对失能老人床位数有一定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还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包括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支持境内外资本投资举办养老机构,落实同等优惠政策等。深化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登记制度改革,允许养老机构依法依规设立多个服务网点,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