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宽广。航空港实验区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聚焦“一区一群一体系一新城”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国际 魅力 机遇 幸福”航空港建设,打造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创新开放体制,“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成为自主品牌,为我国内陆地区探索出一条依托航空扩大开放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集聚区正在快速形成。
记者 王军方 通讯员 杨宇 文/图
构建“一点连三洲 一线串欧美”的“空中丝绸之路”
近年来,航空港实验区坚持开放创新,全力推进枢纽建设、物流发展、产业培育、城市塑造,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较快发展,投资超千亿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超级枢纽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并带动枢纽经济快速发展。
郑州机场进入“双跑道、双候机楼、双铁”的“三双”时代,成为航空、铁路、公路垂直整合、零换乘的机场。郑州机场客货运量跃居中部双第一,货运全球排名进入前50名,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上升为国家战略。
郑机、郑焦、郑开城铁与郑州城郊铁路引入机场候机楼,“客货一体”的高铁南站开工建设,“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三横两纵”的快速路网建成投用。
航线网络不断完善,货邮运力、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均居全国第5位,基本形成了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
从全球分布来看,航空港实验区进出口货物占比超过60%,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货物占进出口货物的60%以上。已签约入驻全国、区域性企业总部19家。
以枢纽为起点,建设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多式联运体系,实现了航空与地铁、城铁、高铁、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互联互通。
航空港实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构建“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空中丝绸之路”,与机场之间实现了“区港联动”,货物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大幅压缩,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集聚区正在快速形成。
对外开放体系正在快速完善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率先实施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选择性征税、港仓内移等一系列改革创新。
2016年、2017年,航空港实验区进出口总量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综保区第一,连续5年全省占比超过60%,成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今年1~10月份,郑州新郑综保区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658.3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0.7%。
全力推进开放体系的建设,初步形成了1+1+N的口岸体系;其中第一个就是郑州机场一类航空口岸,2017年货物占比达到67%。第二个是郑州综合保税区,过去两年进出口总额连续排名全国综保区首位。“N”即特种商品进口指定口岸体系,已建成投用进口肉类、活牛、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国际邮件经转等指定口岸。建成投用河南电子口岸中心、口岸作业区,探索实施了“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初步建成内陆种类最全、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
作为国家发展航空经济试点,航空港实验区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获批成为“经营性租赁外币结付租金”区域,成为全国第二个在SPV飞机租赁业务领域中可以使用外币结算的地区。获批全国第一批17个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获批全国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获批引智试验区、人民币创新试点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是河南自贸区的同步实践区。
在全国率先实施了“9610”跨境电商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单量和金额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式增长,今年1~10月份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1464.8万单、货值16.9亿元、海关征税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09%、189.02%和466.84%。成立了总规模6亿元的出口退税资金池,实现出口退税“即出即退”。实施了供应链金融、选择性征税、港仓内移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承担的河南自贸区202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已完成105项,53项改革试点经验已复制48项。
航空港实验区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大通关合作,谋划设立中国卢森堡创新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进中卢创新科技园建设,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
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稳步推进
在航空港发展枢纽经济的同时,航空港实验区的产业发展也如日中天。
航空港实验区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稳步推进,智能终端是代表产业。
2017年,航空港实验区手机产量2.99亿部,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1/7,其中80%以上销往国际市场,签约入驻手机整机与配套企业208家,已累计投产66家,电子信息业产值2943亿元,河南省占比超过70%。目前,手机生产整体呈现智能机比重增大、订单委外生产向本地生产转移的良好态势。
航空港实验区已建成手机检测、研发、基金、人才、信息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
今年10月份,全省首个单晶硅生产项目-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240万片200毫米单晶硅抛光片项目在航空港实验区投产。航空港实验区的华锐光电5代液晶显示器项目已启动园区建设。另外,正大、康佳等一批优秀电子信息重点项目在航空港实验区签约落地。
航空港实验区还建成了临空生物医药“五大特色服务平台”,以创新药、IVD/第三方检测、细胞技术、中药现代化四大核心产业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快速推进。
航空港实验区已注册融资租赁企业21家,一年时间已有5架经营性租赁飞机交付。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的绿地国际会展城项目已基本完成展馆主体施工。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国际化航空都市
航空港实验区是如何驶入“快车道”的呢?
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郑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建立了“两级三层”的管理架构,赋予航空港实验区“区域全覆盖、职能全设置”的管理权限。探索实施了“省区直通车”制度,确定了发展改革、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等多个领域具体直通事项。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航空都市。组建航空大都市研究院,聘请航空经济理论奠基人约翰·卡萨达教授为院长。
通过国际招标,委托高水平机构编制了航空港实验区总体规划。高度重视国际对标、科技对标。高度重视枢纽、物流、产业、城市的互动,确定“一核三区”的空间布局。高度注重生态建设,系统谋划了“绿轴成网、绿心带动”的景观绿地体系。
现代产业基地与各项城市功能组团建设同步启动,谋划了空港、古城、双鹤湖、会展物流“四大片区”组团,作为起步区先期启动建设,为生态宜居、科技智慧现代航空都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座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科技智慧的航空新城正快速崛起。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全区绿地覆盖率达到28%。形成“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15分钟就医服务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小学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取消大班制。
力争2022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万亿规模
航空港实验区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统领,按照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的要求,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再谋划。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为根本保证,形成了“一持续两提升一转变”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一区一群一体系一新城”的工作重点,制定了“四个航空港”的建设目标。
“一持续两提升一转变”即: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大幅提升建设品质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四个航空港”即:国际航空港、魅力航空港、机遇航空港、幸福航空港。
“一区一群一体系一新城”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集聚区、以智能终端为代表的世界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完善的对外开放体系、国际现代生态航空新城。
力争到2022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万亿规模,一座“国际、魅力、机遇、幸福”的航空新城初步呈现,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对中原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对我国内陆的辐射作用与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
未来,强力推进“五项工程”
今后,航空港实验区将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为根本保证,重点推进“开放、培育、提质、创新、民生”五项工程。
强力推进开放工程,着力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紧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机场三期、高铁南站、机许市域铁路、机登洛城际铁路和外联道路建设,提升集疏能力。加快综保区扩区与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口岸的申报建设,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为国际货物进出我国内陆的集疏中心。加快枢纽、口岸等平台优势向产业培育延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枢纽经济集聚区。
强力推进培育工程,着力打造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先行区。聚焦战略新兴产业,聚焦龙头企业,聚焦高新技术项目,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航空物流、电子商务等临空偏好型产业发展。
强力推进提质工程,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航空都市。坚持国际化视野,聚焦枢纽、产业、城市的互促互动,提升规划水平。贯彻城市建设新理念,注重项目建设的功能配套及与周边生态环境的融合,注重建成区域的优化提升与基础设施覆盖区域的功能完善,加快双鹤湖、高铁南站等特色商务区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强力推进创新工程,着力打造航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持续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大幅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加强与区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薪酬制度机制改革,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强力推进民生工程,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力争再建成投用一批学校、医院以及文化、体育项目,持续提高区内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持续抓好政法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