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社区压缩办公区 八成空间留给居民

化龙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压缩办公区域,将14个“一站式”办事窗口全部设置在一楼。

长沙一社区压缩办公区 八成空间留给居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余劭劼摄

蜿蜒古朴的麻石街、韵味悠长的老建筑,在芙蓉区,藏在老街深处的化龙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有着别样的风景。凉亭变身古戏台供居民排练,花圃改建树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同心茶社”里居民与人大代表零距离交流……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化龙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优化功能设置、留住历史留住文化的同时,拿出近八成空间无偿供居民使用,打造温馨的城市会客厅。

为居民保存家园记忆

化龙池巷,长沙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巷之一,也是最长的一条,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老街两侧鳞次栉比的老房子还保留着纯正的老长沙韵味。化龙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就藏在小巷深处。

走进社区服务大厅,古色古香的装饰与老街风格浑然一体。大厅一侧悬挂着一块白玉碑拓印。“这块白玉碑是光绪年间立在善化县衙门前的一块‘整肃吏治’的警示碑,是我们在都正街改造时发现的,原物存放在都正街剧场内。”社区党委书记朱泽蓉介绍,此次社区改造,特意将玉碑拓印于此,时刻提醒工作人员要清正廉洁。

社区服务中心虽不大,却处处体现巧思。社区活动中心里,一棵枝干遒劲的白玉兰树傲然挺立,亭亭如盖的枝叶一直长到二楼。“化龙池的老居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朱泽蓉告诉记者,这棵白玉兰树已有300多年树龄,是大家心中的家园图腾,2018年社区提质提档时,根据居民的建议,社区保留下玉兰树,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两间树屋活动中心。

“我们的社区大厅不但可以办事,还是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居民许文辉领着记者来到二楼的党员活动中心,草鞋、旧书包、党费证、党徽、党章等老物件整齐摆放。老党员曹长明还捐出了自己谱写的歌本,里面记录了200多首她自编自谱的歌曲。

八成以上空间留给居民

此前,化龙池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仅600多平方米,办公区域多分布在二楼和三楼,群众办事多有不便。此外,地处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居民对活动场地的需求十分强烈。去年,通过提质提档,社区服务中心面积扩大到千余平方米。同时,通过最大限度地压缩办公区域,将14个“一站式”办事窗口全部设置在一楼,其余八成以上的空间都无偿供居民使用。

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侧,两扇对开的朱红色大门的背后有一座古戏台,这是化龙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芙蓉京剧团的团长李敏和她的团员们正忙着为今年的社区春晚排练节目。“以前这里是一个四面透风的凉亭,遇到刮风下雨就没法排练。这次改造,社区将凉亭改造成了古戏台,不但可以遮风挡雨,还安装了空调,各个艺术团根据时间表分批来排练。”

每逢周末,四年级的谭宇宸都会来到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的树屋一楼设置了阳光健身房和阅览室,有各类健身器材和数千册图书。二楼是“引领未来·创客工坊”,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棉花糖机、爆米花机、冰激凌机、造纸机、陶艺机、航模等是孩子们的最爱。创客工坊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展现科技的魅力。

居民自治的城市会客厅

化龙池的日与夜散发着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白天,化龙池是闹市中的世外桃源,厚重而安谧;夜晚,化龙池是夜生活开始的地方,明亮而喧嚣。30多家酒吧在小巷内一字排开,都市繁华与市井生活在此相逢、碰撞,不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要数酒吧噪声问题最令居民烦恼。虽然街道及社区多次组织巡查,依然收效甚微。

酒吧正常营业与居民日常生活中如何找到平衡点?去年,在社区的组织下,由化龙池酒吧协会、都正街商铺协会、党员大会组成三会协商平台,居民及酒吧代表来到社区大厅的“好八连”工作室面对面协商,一致通过了《噪声约束公约》。30多家酒吧负责人集体签署承诺书,承诺改造隔音门,在营业时间关闭临街窗户,23时后停止唱歌,并将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令本地居民头疼多年的酒吧噪声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只要是和居民相关的事项,都可以来‘好八连’工作室商议。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居民还可以到三楼的‘同心茶社’,直接与定王台街道的人大代表面对面。”朱泽蓉介绍,社区组织了一批居民顾问、老党员、老专家成为特邀主任,成立“说句公道话”评理帮帮团,专门“管闲事”,大到社区提质提档,小到邻里矛盾,大家都能议一议,如今的化龙池社区大厅,已成居民自治的大本营。(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