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买的房,如今竟然降价15万卖出,房产真的没前途了?

曾经有这么个故事,说一个北京的滴滴司机惆怅地看着一片小区,说2008年他承包工程,老板说给不了钱,想用房子抵扣;结果他不同意,执意要钱,最后终于要到了钱,却再也买不起房……

然而,与之相反的是:近日,杭州市中心某高端楼盘,一套69㎡豪华装修的房子,2011年买入价260万,30万装修成本,然而今年4月挂牌300万,无人问津,最终成交价仅为245万元。

故事令人深思,滴滴司机当年没有取得房产,从而错失了财富翻番的机会;而杭州的业主经历过波澜壮阔的楼市8年,最终不但没有跑赢大盘,仅仅是账面就亏了45万,更何况还有通胀、利息等带来的成本支出。

那么房子到底还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收益?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房子是对抗通胀最佳的投资物,无论是中国四五线城市,还是经历过次贷危机的美国,无论是稳健的地产大国澳大利亚,还是经历过失去的二十年的日本,房子和土地,即便跌价,即便极端地出现白菜价,但总体看来,房子依然被认为是抵御市场风险的优质资产。

然而,仅仅看到这里,就觉得以后对于房子,本着“买就对了”的原则,拼命抢购,闭眼买房,那么结果很可能就像杭州那位业主一样,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楼市的盈利逻辑已经改变;过去房地产高速发展,居民居住需求强烈,加之货币增发,诸多因素叠加,让经济与房地产市场交相呼应,飞速增长。那个时候入场,收益如此简单。如今,市场趋于饱和,一些地方空置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上一轮去库存带来的房价上涨,还没有为货币的贬值所对冲掉;各个部门的债务很高,无力在推动房子无理性的上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未来楼市如股市,80%的人投资,20%的人盈利。

当买房真正成为一门投资艺术时,买房人就必须要考虑持有的成本。这个成本怎么算呢?就拿当前市场的温度来说,一套房挂出去,60天能否卖掉,半年能不能出掉?9个月能不能出掉?这个你去中介多转转就会了解;对,没错,买新房之前,先要看看二手房市场的情况!了解到当地二手房的周转速度,你就要考虑你的投资能力。不考虑限售,比如这个地区目前一套房需要8个月才能卖出,那么你买房的时候,就要为8个月的杠杆成本、周转周期最好准备;何况现在还有限售,那么资金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总之,买房赚不赚钱,之前看的是你有没有胆识,如今考虑的是你有没有脑子;闭眼买房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在楼市中是博得满堂彩,还是给他人做嫁衣,那就要看自己如何规划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