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 瞄准已病人群 保险机构角逐健康险新战场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婷)讯,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肺癌是中国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死亡病例180万,相当于每3分钟就有10人因肺癌去世。对于肺癌等重疾患者、非标准健康体的保障情况,也成为消费者及市场关注焦点。

近日,我国保险业首个《商业健康险疾病管理白皮书》出炉。报告指出,随着健康险业务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医疗险承保客户不断增加,且随着时间推移,保险业承保人群池的整体健康状况恶化,2020年开始肺癌出险人数快速爬升。

“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已进入新阶段,‘带病体’保障、管理需求会越来越凸显、细分。”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两年,保险公司也不断在拓展保障范围、寻求增量客户,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这已经是保险公司健康险、健康管理的重要布局方向。

险企样本揭示肺癌患者就诊特征:晚期患者人均总花费是早期患者的2.6倍

《商业健康险疾病管理白皮书》中以保险机构1283名肺癌出险患者为样本,对这一群体的院内诊断治疗和院外康复随访的全过程进行了数据化分析和整理,总结出了肺癌出险患者六大就诊特征。

从治疗费用来看,商业健康险为肺癌患者报销比例达49.4%,充分发挥了社保的补充作用。晚期患者人均总花费是早期患者的2.6倍,商业健康险通过推动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从年龄和性别来看,客户平均出险年龄51岁,男女比例均衡。50-59岁是肺癌高发年龄段,出险占比高达40%。我国肺癌自然发病率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商业健康险肺癌出险占比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可能和女性有更好的体检和就医习惯有关。

从出险时的疾病分期来看,早期肺癌患者比例高,超1/2肺癌患者出险时处于Ⅰ期。相比我国“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的现状,此样本早期患者占比高,这与国家近年来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开展疾病早筛有关。

从确诊耗时来看,从发现症状到最终确诊的耗时偏长。白皮书显示,有46%的早期肺癌患者和30%的晚期肺癌患者确诊耗时超过2个月,甚至有9%的晚期患者确诊耗时超过半年,这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从医院选择来看,晚期患者更倾向于在多家医疗机构求医问药,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较强。报告显示,82%的早期患者会在同一家医院完成手术和治疗,而43%的晚期患者会在两家以上的医院进行诊疗。此外,最常被选择的20家医院接待了20%的就诊患者。

从治疗方案来看,新技术层出不穷,患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除了手术治疗以外,早期患者也采用化疗、靶向、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晚期患者选择化疗(28%)、靶向药(19%)、免疫(10%)、放疗(10%)等综合治疗手段。商业健康险在支持新技术和创新药的使用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保险机构寻增量角逐健康险新战场

数据一方面反映了健康保障需求端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商业保险充分发挥了社保的补充作用,对肺癌重疾患者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

“我国现阶段健康险多为标准体(身体健康的消费者)承保,对于次标准体可能会拒保或者加费承保。部分次标准体人群对保障需求强烈,但并不在保险公司服务范围内,导致了供给与服务错位的情况。”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董事长李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健康险想要长期更好发展,覆盖更多人群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作为保险保障供给端,泰康在线副总经理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丁峻峰表示,一方面是日趋增长的健康险已病客户的赔付高企,另一方面是患病人群对保险公司的期待不仅仅是事后赔付,更是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的专业服务。

《“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质量,优化完善基本医保待遇保障和筹资机制,鼓励商业健康险和医疗互助发展。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教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大背景来看,商保与社保需快速有效衔接、“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快速发展,都倒逼着传统商业保险进行转型。

“从保险本质来看,没有风险是不可以保障的。 ” 朱铭来表示,如今,科技助力,大数据环境下,对非标准健康体的保障,也可以做到科学定价。同时,从医学角度来看,如果配合健康管理,将一些慢病控制在出其水平,不会发展为重大疾病,这对于保险公司的赔付也是有利的。

“追溯到本源,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疾病发生率、发生时间和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的是健康险后续一整套服务的支撑和持续回馈,健康险行业需要从产品和服务这两个矩阵重新搭建体系,来解决消费者的问题。” 平安健康险在董事长朱友刚表示。

李静也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除了对保险产品的单一补偿需求之外,健康管理等服务也越来越受重视,保险公司需要围绕人的健康,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降低疾病发生率,形成突出“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变”顺势个性化的服务创新特色,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保障需求。而这就需要险企连接医院、药厂、体检机构等相关产业链,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保险与医药健康生态深度融合,探索“险+药+医+健康管理”的模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保险体验和更实用实惠的健康保障, 真正实现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

综合来看市场行动,近两年,保险公司也不断从两大方面发力。一方面是从产品端发力,扩大保障范围,从只关注健康人,向带病人群和全人群。例如,众惠相互与健帆生物联合推出了慢性肾脏病患者专属的保险产品,慢性肾脏病(1-3期)的患者可带病投保。多家保险公司产品也放宽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脂肪肝、甲状腺结节、乳腺癌、糖尿病患者投保。

另一方面是从服务端发力,完善资源从整个健康管理产业链上发力。例如,泰康为肺癌患者提供系统化、流程化、专业化的全过程“严肃医疗”级患者管理,实现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显著降低出险概率和实际医疗支出的目标。“保险业已经迈入了对已病人群进行精准认识、分析和管理的实践阶段。”泰康在线CEO刘大为表示,这对健康险长期经营具有深刻意义。

对于已病人群健康保障、 健康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朱铭来表示,未来这种风险管控能力将掌握在部分具有核心力的保险公司手上。

“带病体保险是个专业细分的领域,确实难度很大。”李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专病保险对保险公司的所有专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越来越觉得专病保险是保险的新物种,门槛很高,要用空杯心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