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的救赎:“止跌令”背后的楼市现状

冲动是魔鬼。

日前,一份盖有“恩施市房地产协会”公章的文件《关于稳定恩施房地产市场价格预警的通知》在网上热传。文件称,有部分楼盘采取大幅降价的办法促销,这些做法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给恩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通知要求开盘在售的企业纠正不良做法,并将协助主管部门对备案价格的下限低价进行制度性约束。

如果能够预测到一纸红头文件会迅速发酵并掀起一波蝴蝶效应,让名不见经传的鄂西南五线城市成为中国地产圈里的网红,让这个城市的相关部门忙不跌地开启一轮危机公关模式,一定不会有这份文件的出台。

但历史不能假设,也不能重来,新鲜美好的事物总在发生,就像这次并非主观炒作的意外事件一样,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如何看待这件事?

首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件出台?这与房协的定位有关。传统意义上,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家准房地产管理或服务部门,从上到下,与中央或地方各级政府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平行设置,拥有半官方或准官方身份。至少,在解读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场产品方面,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是相当了得。

比如,一个城市和区域的房价作为一种主要的核心指标,是房协实时监控和研究的主要业务工作。另外,政府购买服务亦是房协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渠道之一。据了解,房协中,行业与市场研究部往往位高权重,在会长心目中备受宠爱。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房协的专业能力和水准。

但这只是从前。

真实的情况是,房协与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之间虽然在业务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但早已于前些年从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完全与政府脱钩,变成一个市场化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组织。或者说,是城市区域内以开发商为主的房地产上下游产业企业的共同家园。其运营经费来源于会员企业所缴纳的会员费和各种增值服务费用,理所当然地要为会员企业代言,成为其新闻发言人和群体利益的维护者,需要支持和保障这些会员企业的合法经营和营商环境的健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或者根本不作为,那就是一种失职行为,自然会有协会内部的管理架构进行修正和处理。在房协架构中,实力品牌规模影响拥有显著权重的房地产开发商,相对而言,在协会中有着更多更大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其次,细读文件才发现,这份基于专业市场调查之后的文件内容详实、理性、客观。文件中,房协提出的十大现象与四条措施,有理有据有节,绝非泛泛而谈,既体现了对中央房住不炒精神原则的透彻理解和落地执行,又结合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并无不妥之处。

从城市能级、区域影响力和交通区位优势来看,恩施这座城市都没有太大的标杆和样本意义。而且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位处湖北这个一城独大(武汉)的省份,又不在武汉都市圈中,其人口净流出与城市建设快速衰落,几乎是可以预料得到的。由此亦不难理解,这座城市里,房地产市场发展艰难,房企库存量大,去化周期较长,有资金链吃紧的想降价销售回笼房款的营销策略是客观存在的,手段上则未必都合规合法。

这个时候,整肃交易秩序,制止恶意竞争,稳定市场(以稳房价为核心指标)的房协红头文件出笼就顺理成章。行业和市场都需要自律,断崖式降价不符合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并且可以大胆假设一翻,未来,像恩施,鹤岗这样的城市,会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人往高处走,人随产业走,有净流入就有净流出,不必惊慌失措。基于未来人口承载量,去重新规划和调整城市发展的产业结构,才是恩施这样的城市应该做的正事。

最后,有关部门是如何补锅的?房协的红头文件意外触网之后,眼见得事情向着超出意料的方向发展,当地政府及时采取措施。房协会长和秘书长相继出来解释出台这份文件的背景,也起到了消除不良影响的效果。主管部门开启调查,其实只要程序合法内容合法,就不应该进行回收性的处罚。

之前,某些城市往往会基于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在周末推出松动限购限贷的政策,但政策寿命之短,最后被形容地称之为政策一日游。而这次恩施的情况有所不同,房协护犊情深,但本质上是为自己的利益群体说话,为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尽责,如此而已。而宣传部门的表态,则更多的是从恩施城市品牌形象的角度去修复。

毕竟,一个城市的房价太高太低都会给外界和公众带来丰富的联想。比如广州的房价在一线城市中位居末坐,就经常被一百多公里外的深圳质疑为经济发展是否后劲不足。而房价客观上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障碍的深圳,则并没有多少人去怀疑其经济发展的动能,最多开启高端人才居住工程,以弥补此项之短板。

其实,这只能说明,当下的楼市太脆弱,太敏感,确实需要各方面更多的呵护理解,这样才能达到顶层设计层面对房住不炒的要求,以及稳字当头的丰富内涵和良苦用心。

楼市经不起折腾,大涨大跌都不是各方想要的结果。也许,楼市既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也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坏。宠她或妖魔化她,都不是唯物主义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