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埔旧改加速!庙头村改造签约,千年海丝重镇焕发新活力!

继上周南岗街沙步旧村改造项目动工,老黄埔旧改再下一城。黄埔文化名村——穗东街庙头旧村改造项目也正式启动。

3月6日上午,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与高新区集团、同创盛悦公司举行庙头社区旧村改造项目前期服务协议签约活动。

区城市更新局、穗东街、高新区集团、乙丰公司、同创盛悦公司、庙头社区有关负责人,以及百余名庙头村民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据了解,庙头社区下设 14 个经济社,户籍村民人口数3556人。旧村改造项目用地面积约42.33公顷,建筑物总建筑面积约74.5万平方米,需拆迁建筑面积约74.5万平方米(包括私人房屋约59.5万平方米、集体物业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庙头社区范围

▲庙头旧改范围示意图

庙头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黄埔临港经济区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珠江穿流而过,107国道横贯其中,还有广州东二环、沿江高速及正在建设的疏港大道、地铁13号线等;另外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源,西有南海神庙,南有待建海事博物馆;北有龙头山森林公园,还有宋代始建的张氏大宗祠等。

不过,庙头旧村改造,涉及的用地权属也比较复杂。庙头区域内与黄埔化工厂、东风化工厂、波罗庙船厂、火电生活区等国有用地混杂交错,改造具有一定挑战性。

▲黄埔大桥

▲黄埔火电厂

▲东风化工厂地块

尽管如此,庙头村民旧改意愿高涨,盼富之心强烈。2018年7月,庙头社区旧村全面改造意愿表决通过,同意率高达98.7%,旧村改造条件成熟。2018年8月30日申请纳入黄埔区城市更新项目库。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高新区集团及下属乙丰公司对接庙头社区更新改造前期工作,签订前期服务协议、启动数据摸查和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

2019年3月3日,庙头社区股东代表全票通过前期服务协议,并于3月5日与高新区集团、乙丰公司、同创盛悦公司签订旧村改造项目前期服务协议,标志着庙头社区改造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签约活动中,黄埔区建议充分运用好区委、区政府的政策红利,切实提升社区功能,改善居民生活。

高新区集团、乙丰公司承诺将一如既往,按照规划发展要求,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庙头社区更新改造工作,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深度融合,致力于将庙头社区打造成为现代化滨江城市,续写海丝之路起点新辉煌。

庙头威水史

➤千年海丝重镇

庙头古称古斗,又名永泰。晋代裴渊《广州记》称:“广州东去百里,有一村曰古斗,自此出海溟渺无际。”这是庙头最早的开村记录。

2006年,为了迎接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重返广州寻找“黄埔之梦”,黄埔区对南海神庙进行大规模整治,在整治前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从战国到民国的陶瓷碎片及其他器皿,证实庙头地区战国年代就有先人活动。

庙头在未成村落时叫南海镇,是南海县的县治,是广州东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后来南海县的县治搬入广州,南海镇改名扶胥镇。扶即人也,胥即墟也,扶胥,人多的市集也。

扶胥镇是唐宋时期广州的外港,是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中国海事管理的诞生地。村东南的戙旗冈阻隔从狮子洋涌来的风浪,形成了天然的避风港黄木湾,扶胥镇也发展为唐宋时期广州城外的八大镇之一,以航运、商贸发达而闻名中外。

元代以后,由于河道的淤塞,海港西移至黄埔洲,扶胥镇逐渐向农耕村落演变。由于南海神庙的存在以及波罗诞的发展和兴旺,庙头仍不失为禺东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要地。

清朝时,番禺鹿步司署曾驻过庙头,这是禺东最大的行政机构。波罗庙是清末的海防要地,是驻兵的地方,民国期间国民革命军158师也曾驻扎于此,庙东有上下校场,是当时驻兵的练兵场。

➤庙头两大姓氏

庙头是姓氏多元化的村落,开村最早姓氏已无法查考。目前村中有张、岑、冯、刘、李、郭、杜、林、吴、黄、何、梁、于、黎、范、金、叶等姓氏住民,其中以张、岑两姓人口最多。

庙头张氏始祖为张思铎,于宋朝未年从曲江南迁而来,是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后裔。张氏大宗祠据传始建于宋代,扩建于明代,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张氏大宗祠的第三进有对联:拜宰相立朝仪德厚才高夸一代;击秦皇扶汉室功成身退慰先贤。

庙头岑氏先祖岑尧俊,官至上柱国,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入粤定居新会。岑尧俊八世孙岑佛成于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由顺德桂洲乡迁入庙头,至今有655年。岑氏族人以农为乐,繁衍生息,成为禺东大姓之一。

▲2010年岑氏宗祠重光

➤庙头村四宝

庙头属于广府文化的村落,中秋年节、舞狮唱戏、婚礼寿庆等民间习俗和珠三角地区一样热闹非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路畅水顺的地理位置,使庙头村文明富饶,儿歌有唱:“大姐嫁,嫁横沙,横沙远,嫁珠村,珠村人仔会扒船,十个扒船九个浸,不如嫁番庙头岑”。

庙头民俗,最知名者,有四样:波罗诞、波罗鸡、波罗粽、龙舟竞渡。

其一,波罗诞:岭南最大的民间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清代会期一度达到十五天,近年来缩减至三天。

波罗诞主要活动有“水上狂欢”、“陆上集市”、“万众祈福”、“四乡会景”、“花朝盛会”。会期一到,四乡云集、热闹非凡,民谣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说。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诗云: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祠。东庙小儿队,南风大贾舟。不知今广市,何似古扬州。由于有每年一次的波罗会,庙头村风光无限,民谣唱:“想女好,嫁鹿步,想女生,嫁南湾,想女风流嫁庙头”。

“五子朝王”是波罗会活动的高潮。波罗庙十五乡民众抬着南海神的五个儿子(五个小海神)到神庙向父王祝寿,俗称“五子朝王”,场面非常热闹。庙头村与华坑、大庄三乡轮流供奉第五子祖案(安),朝王那天,村民像过大节,虔诚地向祖案(安)顶礼膜拜。

其二,五月端午的龙舟竞渡。庙头村中有一艘龙船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是艘文物级的龙舟。龙舟除了在村中活动外,还与宗亲互访也到外面参赛,庙头村的龙舟曾获得黄埔区首届龙舟赛第三名,及广州市国际龙舟赛艳龙竞赛第一名。

其三、波罗鸡。这是庙头村特有的工艺品,多由庙头村妇女制作,民谣说:“白天牵牛兼收豆,晚上床前画鸡头”。波罗鸡除了在庙会出售外,还远销到东莞、佛山、南海等地,收入颇丰,因而有“两造禾,一造瓜,一造鸡公唔在话”之说。

其四,波罗粽:庙头村波罗诞的美食。每年六月,村民就采集蕉叶,去青晒干备用。波罗诞前家家户户包裹好粽子,用柴火蒸煮8小时,使粽子结实香滑,风味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