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逐步打造。

2018年3月9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二次全会后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部长通道”上,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在回答记者有关港珠澳大桥建设前景和影响的问题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年内开通,会大大便利粤港澳之间的人流物流,促进粤港澳三地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也会把港澳同胞和内地人民的心连得更紧。

“和港珠澳大桥通车相关联的一个更大概念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张晓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进了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很快会出台实施。这件事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

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张晓明透露,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务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包括要通过对相关的法律政策调整完善,对有关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来促进大湾区里面的人员、货物、资金、信息更便捷地流通,使大湾区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集聚整合,使粤港澳三方的优势能够得到互补,产生一种协同效应。

他还举例说,香港在金融、教育、医疗、服务业以及国际联系方面有很多优势,可以把这些优势和广东的产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大湾区里面打造世界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惠及大湾区里面的所有居民、包括港澳同胞的优质生活圈。“假以时日,粤港澳大湾区一定能够建成足以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媲美的国际大湾区。”

而在广东省两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是焦点。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透露,广东正在配合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广深科技(6.980, 0.21, 3.10%)创新走廊,将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承载区。

然后,进一步完善与香港、澳门的合作机制,促进广深科创走廊市场的优势跟港澳科研信息的优势互补,同时,加强重大区域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推进南沙、前海、横琴以及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澳门开发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重要的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

林郑访大湾区:倡资源对接 推港优势产业落户

3月底,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领多名政策局局长赴大湾区深圳、中山、珠海三市考察,为落实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做准备。林郑首日分别与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及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会面交谈,并参观了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及毗邻的翠亨新区。林郑月娥表示希望有更多香港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推动大湾区各城市互补发展。

图: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会谈 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林郑月娥此次行程有多名政策局局长随行,包括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教育局局长杨润雄、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首站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祥波书院的揭幕仪式,林郑月娥与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共同主礼。

大湾区建设 深港喜续前缘

揭幕仪式后,林郑月娥与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举行了会谈。王伟中指出,深圳的发展由昔日的小渔村到今日的国际化,始终离不开香港社会各界的支持,深圳的发展歷程更称得上是深港两地的合作史,期待两地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下,进一步加强、深化合作。深圳会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共同把“一国两制”事业做得更好。

林郑月娥表示,对香港曾经为深圳的发展作出过贡献感到欣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粤港合作将踏上新台阶,而这一合作必定从香港与深圳这对毗邻的兄弟城市开始。她又提到,教育和医疗是香港的优势产业,希望与深圳互补发展、实现共赢。香港的创科产业发展,亦可与粤港  澳大湾区内的製造业相配合。

访科技基地 见识深中通道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和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会谈 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林郑月娥第二站来到中山国家科技产业基地。基地管委会党委书记方迎介绍说,基地内有一间来自香港的药企雅柏药业,是香港医管局的供应商,其生产的90%产品均供港使用。林郑月娥又参观了港资无人超市“盒便利”,亲身体验人脸识别支付、产品视觉识别等技术,全程无需现金,“刷脸”即可购物。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参观深中通道中山登陆点,了解工程情况 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之后林郑一行转往深中通道工程中山登陆点参观。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中山,与港珠澳大桥同样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她在考察期间两次问及这条通道与港珠澳大桥的不同之处,并用望远镜远眺人工岛和前海方向。

倡资源对接 实现创新合作

林郑月娥其后与中山市委书记陈旭东会面。陈旭东表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建设有创新孵化载体,欢迎香港青年人前去创业,中山未来亦会结合翠亨新区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创新规划,相信会给内地与香港青年人带来更多交往互动和发展机会。他又期待,把香港优秀的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创意理念,吸引到中山产业化,中山将提供资源对接,实现中山与香港在创意设计方面的深度合作。

林郑月娥期待随着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开通与加强,香港与中山和大湾区内各地的往来更频繁、关系更紧密。谈到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可能形成竞争关系,林郑月娥表示相信这两项基建会发挥互补效应,有助实现区内一小时生活圈。

林郑月娥傍晚抵达珠海,明日将在珠海继续考察行程,包括访问横琴“创新方”项目、与珠海市领导会面交流等。

中央高度重视 大湾区发展

图:林郑月娥一行参观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记者黄洋港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出台,多位港区代表委员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聚焦大湾区建言献策,有委员发起联署,期望牵头统筹规划;36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亦联署提议,请国务院制定特殊的“湾区政策”,促进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流通。

中央高度重视粤港澳区域合作,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去年7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香港期间,亲身见证国家发改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在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提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多位港区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聚焦大湾区建言献策。36名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联署提议,请国务院设立专责机构领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制定特殊的“湾区政策”,促进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流通。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亦牵头发起数十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全国政协委员联署,建议把粤港澳大湾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由中央政府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委员会”,并由亲自出任该委员会第一负责人。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广东省发改委已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0-2030年)》编制工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4月13日消息,在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看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发展和深度融合的前提。“比如,交通的互联互通才能带来人心的相通。”

而实际上,广东省长马兴瑞此前就透露,在即将发布的粤港澳发展规划方案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中之重。

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在内的重大项目将于未来数年间落成启用。

香港科技大学分校落址南沙高铁庆盛站旁

在亚洲排名位列榜首的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5月28日证实将在广州南沙高铁庆盛站旁建分校。

事实上,早在2017年12月,南沙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透露,香港科技大学将在南沙建设分校区,校区面积规模有可能超过该校香港清水湾校区,将培育包括AI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

在5月23日南沙区公布的广州南沙新区庆盛枢纽区块控规深化及城市设计的公示中,就预留了教育科研用地,该地或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分校的用地。

与香港科技大学总校一线临海一样,根据规划显示,位于南沙的分校同样景观优势,一线临河,分校与河之间有大片的农林用地。校区将由12块地组成,将设两个排涝泵站,一个110千伏的变电站,一个220千伏的变电站等,地铁四号线行经该校,且设有公共交通站场站用地、广场用地、环卫用地等等。

科大发言人说,现正与内地不同持分者就新校舍的申请进行磋商,而科大申请建立广州分校的目的,是希望让两校教授及学生于研究及教学方面有充分互动,促成香港与大湾区城市的双赢局面。

而在《星岛日报》报道中,9月即将接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史维透露,开办分校并非因内地资金充裕,而是想增强科大本校欠缺的部分,期望分校与本校发挥协同效应,促成学生以至香港与大湾区内城市的良性互动,创造双赢。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论坛上,香港科大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吴逊亦表示,合作办学能利用三地资源优势,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如香港院校在科研经费、生源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可获更长远支持,内地大学则可通过跟港澳院校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或者UST,1991年建校,由理、工、商及人文社会科学4所学院组成,拥有香港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有最多的政府投入、最牛的师资和最好的学术氛围。在<<2017 泰晤士报全球年轻大学排名>>中,香港科技大学在亚洲排名位列榜首。